淺談《複身犯》:為什麼劇情失控下,你仍應該去看?

墨子卿
Mar 1, 2021

--

層層剖析中,到底「你是誰?」。

昨天和朋友去看了新上映的《複身犯》,或許是因為先前看了《緝魂》的緣故,雖然覺得這類題材新穎,兩者也是完全不同走向的故事情節,但還是喜歡《緝魂》勝過《複身犯》很多、很多。

因為《緝魂》故事情結細緻,無論是劇本本身還是導演都很優秀,故事也較聚焦。雖然一開始確實因為拍攝的破碎化而搞不清楚導演要幹嘛,但後來慢慢揭曉後的震撼和意想不到的謎底都讓人印象深刻。

這應該是我目前為止看過的題材裡處理的最好、最完整的一部,也是導演至今為止的成熟之作。(除了目擊者沒看以外,程偉豪拍攝的幾部電影基本上都看完,且個人都認為還不錯。)

相形之下,蕭力修的作品就顯得有些青澀。(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阿嬤的夢中情人》,但仍可以給予期待。)

※內文將劇透部分劇情。

五個人、一部巴士、一場孩童失蹤案

爆炸的巴士上,誰才是小孩誘拐綁架案中的兇手?

《複身犯》以未來的台灣為背景,描述一群恰似毫不相干、擁有不同背景的五人,一齊搭上了一臺向山區開去的非法公車。車子翻覆以後,車上的人無一生還,卻意外的串起一場連續兒童綁架案。為了找到命在旦夕的孩童和犯人的線索,警方與科學家合作,把五個人的人格輸入進一名自殺未遂的死刑犯的腦中,使五人又再度「復活」。

在不停的穿梭於腦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誰與綁架案有關?誰是孩童綁架案的兇手?誰又是無辜的?只有看到最後才會知道。

導演與觀眾的一場魔術秀

五個人格共用一具身體,誰才是身體的真正主人?

.楊祐寧的驚人演技
楊祐寧在其中飾演了被植入五個人格的植物人死刑犯193,同時要扮演6個不同背景、身分,甚至性別的角色,需要對所有角色都深入了解,才可以透過演技完美的呈現,在槽點多的本片來說,可以說是一大亮點,也是我覺得值得去看的原因之一。

.娛樂性
電影本身的拍攝手法、運鏡,也值得玩味。可以從每個故事的銜接、鏡頭看出導演的野心。導演透過現實與虛幻、過去與未來的交錯熟法慢慢引領觀看者進入自己的世界,視覺和娛樂上會比較接近傳統的爽片,節奏也算明快。相較於《緝魂》中充滿灰暗、陰鬱、慢節奏,需要觀眾思考的進行方式,《複身犯》可以說是一部可以輕鬆看的電影。

.題材設定
為什麼對於未來的想像不能將背景設定在台灣呢?相較於早期要看科幻片、類型電影,只能仰賴好萊塢劇片來說,《緝魂》和《複身犯》可以說是開創了台灣類型電影的新篇章。然而相較於《緝魂》只體現在現實世界的人格切換,蕭力修同時也讓觀眾潛入內心世界,去體會那個不可見的、充滿迷幻意味、私人的內心世界。你可以看到六個人格在一個身體裡,似真似幻的對話與互動,從而讓觀眾分不清楚現實與虛幻、假與真。

這也是我會把《緝魂》和《複身犯》並論,卻又認為都可以看的原因。因為從根本上,兩者只是題材相似,卻又有各自的創意及巧思。

難以忽視的致命缺點

鏡子裡的「你」是誰?

.人物設定單薄、設定莫名

看完後,我對於五個「共犯」的設定,仍然停留在很扁平的印象。無論是巴士司機邱俊生(林哲熹 飾)、翹家少女王庭(王淨 飾)、中年大叔廖志輝(陳以文 飾),還是身分不明的男子許明哲等。劇情上都沒有太多的描述或明確的細節交代彼此一起綁架小孩的理由,包含籌劃這項計畫的許明哲,跟朋友討論以後都覺得動機薄弱到不行。

我對這幾個角色的印象如下:

許明哲:綁架、殺害殘疾小孩的主謀,因為認為這樣的小孩在世界上活的太辛苦,所以認為他們根本不該出生,從而起了殺害「他們」,送他們到神身邊的念頭,自己女兒就是第一個受害者。(其中一場殺光黑道的戲碼,身手好到不知道他本身是作什麼的,加上媲美影帝的偽裝,故事到最後都沒交代他的背景,自然引不起觀眾的共鳴、同情或者認同。)

邱俊生:公車司機,有一個植物人的奶奶,在案件中擔任運送小孩的中間人。(推測是因為要籌奶奶的醫藥費,所以參與這項綁人計畫。)

王庭:翹家少女,擔任拐騙小孩的角色。中間與腦科博士沈宜鈴的談話中,可以知道她羨慕沈宜鈴的兒子即使失蹤,沈博士仍然沒有放棄找他。(推測是因為家庭因素導致心靈陰影,從而對產生報復心理,加上又有錢拿,所以協助許明哲誘拐小孩。本性應該不壞,只是對於誘拐小孩這件事情沒想太多。)

廖志輝:中年大叔,擔任拿錢的角色,細節少到不行,只知道他參與計畫是因為可以拿到錢,所以參與這個計畫。而且從一段「我拿了錢以後就可以繼續回去當個好老公、好爸爸」的台詞,推測要不是失業、負債,就是被環境所逼,所以決定挺而走險的角色。

大學生(忘記名字):缺少左手,裝有義肢的大學生,有一個編號413的據點,寫了所有人的關係和綁架兒童資訊。他在戲中的戲份超級少,而且被上傳以後,立馬就被許明哲綁起來塞在某個房間,所以直到快結尾的時候才出現。從對話得知許明哲是透過網路和他聯繫,他又想賺外快,所以參與綁架案。然後,這也是整部片中,出場沒幾幕就領便當的角色。

193(死刑犯陳志輝):原身體主人,殺了自己酗酒的老婆後被抓去關,在獄中自殺失敗成為植物人。被喚醒以後失去記憶,活著的執念就是再見到女兒。只有幾幕回憶殺可以窺見他是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為後續與許明哲爭奪身體的親情戲做鋪梗,但也沒交代他為什麼要殺老婆,只能觀眾自己從片段推論、腦補。

王警官:負責此案的專案組組長(?),劇中時常暴怒,左眼看起來是失明或者白內障,但沒有交代原因。執著於破案,時不時會暴怒,最後卻是與許明哲最像的人。(對此人就是很耐操、耐打,很常暴怒,然後?沒有然後了,其實對他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共鳴。《緝魂》裡的阿超反而比較好懂。)

邊寫邊盤點,突然發現最後角色設定相較完整、正常的反而是腦科博士沈宜鈴,每個所作所為和轉變都是有機可尋的,設定也相對完整,以下做個簡單的整理。

沈宜鈴:腦科博士,負責193人格植入作業的關鍵人物,有一個被誘拐、失蹤的自閉症兒子。在與193和其他人格的對峙中,意外找到兒子的線索選擇鋌而走險,在與陳志輝的對話當中,漸漸找到同病相憐的感覺,並從失去兒子的傷痛中振作。在劇情最後,決定收養193的女兒,以及嘗試執行意識植入的計畫讓193「復活」。

.讓人脫戲的4大槽點

統整一下整部片讓我出戲到不行,不知道如何吐起的四大個嘈槽點。

1.沈宜鈴在與人格對峙時,可以兩方不看前方還可以把車開的穩到不行的開車技術讓我佩服不已。重點是他們開的路剛好一臺車都沒有。

2.在廖志輝操縱身體到指定地點拿錢後,因為老大不相信對方就是廖志輝,所以準備要殺掉他時,許明哲跳出來花式殺光所有的小弟和老大。其他人都是被割喉死亡可以理解,但老大是被捅腹,照理來說不會死那麼快,但老大被捅一刀無反抗陣亡。與最後面警官跟許明哲對峙時,警官被捅肚子還可以在最後反殺許明哲的場景對應起來無比諷刺。(加上許明哲整個背景身分不明到不行,超讓人好奇他到底之前是什麼行業,結果到最後劇情也沒交代,只讓他口述殺人動機,導致整個莫名到不行。)

3.得知兒子已經死亡以後,放棄生存的沈宜鈴鬆開握著方向盤的手,車子衝出柵欄後,本以為兩人就會這樣死了。但沒多久你就會被導演打臉,看到193和沈宜鈴居然毫髮無傷的被沖到橋墩下的岸上,然後兩人還沒事的逐一醒來、演出一場轉折大戲。

4.陳志輝與女兒見面,勵志完以後,對沈宜鈴說「殺死你兒子的犯人還在我體內」,示意對方開槍,最後陳志輝在抱著女兒的情況下被爆頭,整個畫面美到不行。或許有人要說,現實永遠比小說離奇,但以寫作者的角度來看,等於把前面醞釀的情緒毀於一旦,使觀眾產生情緒斷點,而讓劇情變成無俚頭。(看開槍我還無法判斷到底是警官開的還是沈宜鈴開的,但至少那聲開槍和畫面美的讓我的眼淚硬生生縮了回去。)

總結

整體而言,這部片致命且讓人難以忽視的缺點仍是角色太多、影片時間太短導致的平面化,但我仍然會給這部片7分(滿分10分)的原因在於:我對導演蕭力修仍有些期待,因為它讓我想到當初看《紅衣小女孩》時的心情,也讓我想到自己創作過程中經歷的一些事。

導演其實已經在本片中透過很多創意、穿插的手法和設計試圖讓觀眾看到他想像中的故事和場景,同時也確實帶給我了「原來可以這麼處理故事」的想法,加上楊祐寧的精采詮釋,基於此原則下給予7分的推薦。

當然,這個故事有沒有什麼要說的?其實不太明確,但隱約可以感受到有「每個人之中都存在著惡與善」、「善的極端有時也會成為惡」這樣的意思在。相較台灣近幾年,類似的電影諸如:《第九分局》、《屍憶》、《變羊記》、《粽邪》(以自己看過為主)等等,已經算是處理手法相當讓人印象深刻且相對聚焦主題的電影之一。

(以上這些幾乎是題材有趣,但要嘛元素太多、要嘛想講的故事線太模糊而淪為不知所云。)

若是以我自己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可以切為二到三集或者作為影集,可能會比較合適,也比較能補足各個角色的故事,從而從各個面相的塑造去說服觀眾,「惡中有善,善中有惡」的概念。

這邊以許明哲為例:

許明哲,從小生活在優渥的環境,父母總是忙碌,而鮮少陪伴他。人生比大多數人順遂,也像大多數人一樣結婚生子。但對一向追求完美的人生來說,卻遇到了一件極其不完美的事情--生下了有殘缺的女兒。女兒遭遇的事情,讓他第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在那些茫然和挫折當中,他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殺了女兒,並從殺了女兒這件事瞭解到如何去根絕「痛苦」,進而產生了「誘拐殘疾小孩殺害」的念頭。

「如果他們從未被生下,就不會感受到痛苦。這個世界的惡意太多,他們本就不該被生下來,還不如讓他們回到神的身邊,繼續做快樂的天使。」

對比、反差越大的角色,越能讓人印象深刻。

儘管對於《複身犯》內的許明哲並沒有太多的描述,但從想像當中我讀出的是「越是順遂的人生,越會在遭遇谷底中生出極端」。在劇情中或許並沒有明示或暗示說明許明哲的身體狀況,但從他殺人的動機、手段,可以看的出他,與其說是「讓孩子到沒有痛苦的世界」,不如說是無法面對自身的殘缺(心靈上,而非肉體)。

他在看著孩子的同時,看見的是自己。所以當他扼殺掉那些孩子時,同時也在告訴自己,殘缺(痛苦)已經消失,但其實痛苦一直存在,只是他視而不見。所以我才會寫下這樣的「許明哲」。

雖然不知道我的想像和導演或者編劇實際想表達有多大的差異,但後續若有時間撰寫集整體,也想再談談劇情,以及我會如何收攏故事的部份。

(不過很大機會我會忘記這件事、不會寫,或者很久之後才寫,就請不要期待。)

你好,我是阿墨。希望你會喜歡我的文字和作品!如果你希望讀到更多我的作品、隨時與我互動,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追蹤我:[FB]墨子卿[部落格]為你說一個一個故事[Plurk][Episode]|[Readmoo ]

--

--